注册 | 登录 | 举报
  • 首 页
  • 公告沙龙
    • 公告中心
    • 活动沙龙
  • 课程学习
  • 项目交流
    • 项目招募
    • 问答中心
  • 信息展示
    • 项目展示
    • 往年项目展示
    • 校内导师
    • 校外导师
  • 使用指南
    • 文件下载
    • 常见问题

举报该页有违规/非法信息


  • 最新

单兵智瞳系统

 人工智能学院

Individual Soldier Intelligence Pupil System

一、引言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伪装技术的不断精进,现代战场环境日益复杂多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并对原有的“四翼飞行器轨迹预测拦截系统”进行升级与革新,我们提出了全新的“单兵智瞳系统”项目。该项目旨在设计并开发一种集检测、识别、共享和传输功能于一体的单兵装备,以提升士兵的战场感知能力和威胁应对能力。 二、项目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军事和安防领域,无人机和伪装技术已成为重要的威胁来源。传统的轨迹预测拦截系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应对这些威胁,但仍然存在信息获取不及时、处理速度慢等问题。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单兵装备,使其具备实时检测、识别无人机和异常伪装的能力,并将检测数据实时传输到后方指挥中心,对于提升现代战争的胜利可能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项目研究主要内容 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开发 单兵智瞳系统的核心在于其检测装置。我们将设计一种可以360°旋转的摄像头,并集成在头盔上面。该摄像头需要具备高分辨率、高帧率的图像采集能力,以便能够清晰地捕捉到周边的无人机和异常伪装。同时,我们还将研究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以实现对无人机和伪装目标的快速、准确检测。 识别算法的研究与优化 在检测到无人机和伪装目标后,系统需要对其进行准确的识别。我们将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识别算法,并对其进行优化,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速度。通过训练大量的样本数据,我们将使系统能够准确地识别出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和伪装目标,并为其打上相应的标签。 多人共享与数据传输技术的研究 单兵智瞳系统需要具备多人共享的功能,以便将检测到的信息迅速传播给整个作战单元。我们将研究先进的数据共享技术,如无线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以实现检测数据的实时共享。同时,我们还将研究数据加密和传输协议,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后方拦截与处理机制的设计 当单兵智瞳系统将检测数据传输到后方指挥中心后,后方需要具备快速响应并采取适当措施的能力。我们将设计一套完善的拦截与处理机制,包括数据分析、威胁评估、拦截决策等环节。通过这套机制,后方指挥中心将能够准确地判断无人机的威胁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拦截措施,以消除潜在的威胁。 系统的集成与测试 在完成各个模块的设计与开发后,我们需要将它们集成在一起,并进行全面的测试。测试将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等多个方面,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我们还将邀请专业的军事人员和安防专家对系统进行评估,以获取他们的反馈和建议,进一步完善系统的功能。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我们预期将取得以下成果: 设计并开发出一种集检测、识别、共享和传输功能于一体的单兵智瞳系统; 实现对无人机和异常伪装的实时检测与准确识别; 实现检测数据的多人共享和实时传输到后方指挥中心; 设计出一套完善的后方拦截与处理机制,以消除潜在的无人机威胁; 提升士兵的战场感知能力和威胁应对能力,为现代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项目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将先进的检测、识别技术集成在单兵装备上,实现了对无人机和伪装目标的实时检测与识别; 通过多人共享和数据传输技术,实现了战场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后方指挥中心的实时响应; 设计了一套完善的后方拦截与处理机制,提升了整个作战单元的协同作战能力和威胁应对能力。 五、结论与展望 单兵智瞳系统项目的提出是对传统轨迹预测拦截系统的一次重要升级和补充。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我们将为士兵提供更加全面、及时的战场感知能力,提升单兵作战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我们也期待该项目能够在未来的军事和安防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保卫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项目分数

项目信息

  • 项目动态
  • 项目相关人员
  • 项目荣誉
  • 留言

项目负责人

牛雷森2022级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项目成员

张轩2022级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

冯翔2022级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赵俊涵2022级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大数据及信息处理(双培)

张晋爽2022级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大数据及信息处理)

指导老师

刘海洋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工程师

杨钢人工智能学院 高级工程师

评审老师

宋原人工智能学院 工程师

望育梅人工智能学院 副教授

暂无留言
该项目暂无荣誉
邮箱:buptwin@bupt.edu.cn;传真:010-62285134;电话:010-62281946;地址:北京邮电大学教一楼323; 邮编:100876
北京邮电大学叶培大创新创业学院 © Copyright 201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