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举报
  • 首 页
  • 公告沙龙
    • 公告中心
    • 活动沙龙
  • 课程学习
  • 项目交流
    • 项目招募
    • 问答中心
  • 信息展示
    • 项目展示
    • 往年项目展示
    • 校内导师
    • 校外导师
  • 使用指南
    • 文件下载
    • 常见问题

举报该页有违规/非法信息


  • 最新

幽默话语产生机制及其翻译策略研究

 人文学院

Study of the Production Mechanism of Humor and it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幽默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的语言形式。在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环境中,幽默应用广泛。它以一种艺术性的世界观,从与正常视角有偏差的认知视角观察世界,既可以体现说话人的智慧与才华、内涵和修养,同时对日常沟通、政治经济活动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幽默这种在人际交往中对待矛盾“软处理”的方式,很好地契合了传承数千年的中国智慧——“中庸之道”,值得我们去探究其机制并总结出策略。 受地理位置、哲学背景、文化传统的影响,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必然会造成汉英幽默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会带来沟通交流障碍。汉英文本中的言语幽默效果能否成功传达到译文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策略的选择,言语幽默翻译策略的不当会阻碍中国式幽默的国际传播和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反复强调“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意义重大。项目组以全球化思维,利用网状互联的社会学要素,以幽默话语的汉英互译机制为中心,将语言现象作为社会文化文本深入分析,对中西语言文化交流进行深度研究,推动打破文化壁垒,促进文明交流。 围绕幽默话语及其翻译这一主题,本项目旨在通过对大量不同领域的中英双语幽默话语的分析进而探寻幽默产生的机制,并针对幽默产生的机制,总结出一定的翻译策略,以进行实际应用。项目组以数字人文的方法研究在讲好中国故事中可以运用的幽默机制以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幽默原则,从而为中国如何在国际沟通中有效地建立亲切负责的形象以及提升人们日常生活的风趣度和幸福感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项目组自建语料库,采用AntConc等软件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使用tagset进行词性标注,根据幽默的不同类型,定制一个以幽默话语为研究对象的多领域中英平行语料库。此外,我们采用数字人文的研究方法,运用SPSS、STATA等数据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且通过制作词云图和Origin软件来生成可视化图谱进行结果展示。最后,为了提高结果的可信度,我们采用交叉验证法(Triangulation)验证研究结果,使研究更具实际意义和实践价值。

项目分数

项目信息

  • 项目动态
  • 项目相关人员
  • 项目荣誉
  • 留言

项目负责人

王芮鑫2021级 人文学院 英语专业

项目成员

王明艳2021级 人文学院 英语专业

张雨馨2021级 人文学院 英语

栾千惠2022级 人文学院 英语专业

王子儒2022级 人文学院 英语

指导老师

霍亚迪人文学院 讲师

评审老师

郝永胜北京大学 教授

牛长山北京科技大学 高级工程师

齐海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副教授

暂无留言
该项目暂无荣誉
邮箱:buptwin@bupt.edu.cn;传真:010-62285134;电话:010-62281946;地址:北京邮电大学教一楼323; 邮编:100876
北京邮电大学叶培大创新创业学院 © Copyright 201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