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举报
  • 首 页
  • 公告沙龙
    • 公告中心
    • 活动沙龙
  • 课程学习
  • 项目交流
    • 项目招募
    • 问答中心
  • 信息展示
    • 项目展示
    • 往年项目展示
    • 校内导师
    • 校外导师
  • 使用指南
    • 文件下载
    • 常见问题

举报该页有违规/非法信息


  • 最新

聋哑家庭健全亲属的心理现状与心理疏导及相关援助

 国际学院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quo of relatives in deaf and mute families and methods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 relevant aid

我们在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社会学领域里研究的人群往往是健全人人群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但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自卑感、劣等感等方面做研究调查时,一个少数群体也是弱势群体中的一部分健全人群上的研究存在了盲区。也是众多的研究领域里很难发现,也很难涉及到的。这些健全人群就是指残疾人家庭里的健全人,在此研究课题里着重以聋哑人家庭以及聋哑人家庭里的健全子女为首要调查对象。 在宏观上我们在研究某一类人群的心理、社会、教育方面时,这一类生活在聋哑人家庭里的健全人,虽然也被作为研究的对象之一,但实际上这群人存在着他们独特独有的一面。比如,聋哑人的健全子女与聋哑父母之间交流时,手语上的欠缺、成年健全子女碍于面子很少与残疾父母一同散步逛街等涉外行为、健全子女不希望他人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聋哑人、同胞兄弟姐妹里有聋哑人,不想被知道,不想同行、甚至是健全父母嫌弃有残疾的子女以及遗弃或健全父母的自卑心理等等。 当聋哑人在社会上遇到了问题时,应当是健全的亲属子女等家属给予帮助,但因为一些交流、心理上的抵触等种种原因,聋哑人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因此在聋哑人出现种种问题的时候,解决的方式就是忍气吞声。甚至有的聋哑人只相信聋哑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导致了有问题得不到解决。从而在本就被存在自卑感、劣等感的同时,无形中又加上了来自健全亲属上的不理解不支持或者是冷漠的本不应该存在的压力。 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发表,重点在于聋哑人的健全子女或亲属这类人群的心理建设与如何从自我出发去关爱关心聋哑人的真正需求、呼吁社会的大众人群有一颗大爱的心,去对待理解包容多元化的存在,真正的成为健全人与聋哑人之间化解误会、偏见等。建设更完善更和谐社会环境.

项目分数

项目信息

  • 项目动态
  • 项目相关人员
  • 项目荣誉
  • 留言

项目负责人

张欣悦2022级 国际学院 智能科学与技术

项目成员

朱敏2021级 人文学院 法学

王嘉怡2021级 人文学院 法学

张婧文2022级 人文学院 法学

黄鸣月2021级 人文学院 法学

指导老师

林泊安叶培大创新创业学院 工程师

评审老师

郄培国际学院 工程师

武岳国际学院 工程师

王婧懿国际学院 其他

暂无留言
该项目暂无荣誉
邮箱:buptwin@bupt.edu.cn;传真:010-62285134;电话:010-62281946;地址:北京邮电大学教一楼323; 邮编:100876
北京邮电大学叶培大创新创业学院 © Copyright 201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