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举报
  • 首 页
  • 公告沙龙
    • 公告中心
    • 活动沙龙
  • 课程学习
  • 项目交流
    • 项目招募
    • 问答中心
  • 信息展示
    • 项目展示
    • 往年项目展示
    • 校内导师
    • 校外导师
  • 使用指南
    • 文件下载
    • 常见问题

举报该页有违规/非法信息


  • 最新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汉翻译文学语料库建设

 人文学院

Construction of Japanese-Chinese Translation Literature Corpus in the 1920s and 1930s

1.项目构思来历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日文学交流过程中诞生了一批日汉翻译家,如丰子恺、周氏兄弟、田汉、夏目漱石、森鸥外等。 其翻译作品不仅对中日交流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对两国语言的改造和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该时期日汉翻译作品的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已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对语料的大量需求。逐步建设成熟完备的日语语料库是顺应未来日语翻译、教学、研究模式的发展趋势的一大举措。然而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汉翻译作品为对象的语料库还尚未建成,我们作为日语学习者有必要为其建设做出贡献。 2.目的、意义 本项目旨在调研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汉翻译作品的基础上,建设较为完善的语料库。首先,成熟完备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汉翻译作品语料库能够在帮助学习者、翻译者、教学者在短时间内掌握全面的相关翻译作品资料,为研究该时期日汉翻译作品的研究者提供便利,对提高日语学习、翻译的效率有着良好的效果。其次,成熟完备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汉翻译作品语料库能够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促进该时期日汉翻译学习、工作的长足进步。最后,成熟完备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汉翻译作品语料库也能对该时期的中日文学交流的研究、甚至对近现代的亚洲文明对话中起到一定作用。 3.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目前暂时没有涵盖完整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汉翻译作品语料库。 4.需求分析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日文学交流对于两国文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着眼于该时期的日汉翻译文学作品的学者也不在少数。然而目前却缺少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汉翻译作品资料的整合,因此相关语料库的建设不可或缺。

项目分数

项目信息

  • 项目动态
  • 项目相关人员
  • 项目荣誉
  • 留言

项目负责人

刘有源2020级 人文学院 日语

项目成员

龙聪灵2021级 人文学院 日语

吴云婷2020级 人文学院 日语

王晶晶2020级 人文学院 日语

弯笑语2021级 人文学院 日语

指导老师

王雪人文学院 副教授

评审老师

朱卫东北京交通大学 研究员

马振平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退休

马利红北京科技大学 教授

暂无留言
该项目暂无荣誉
邮箱:buptwin@bupt.edu.cn;传真:010-62285134;电话:010-62281946;地址:北京邮电大学教一楼323; 邮编:100876
北京邮电大学叶培大创新创业学院 © Copyright 201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