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举报
  • 首 页
  • 公告沙龙
    • 公告中心
    • 活动沙龙
  • 课程学习
  • 项目交流
    • 项目招募
    • 问答中心
  • 信息展示
    • 项目展示
    • 往年项目展示
    • 校内导师
    • 校外导师
  • 使用指南
    • 文件下载
    • 常见问题

举报该页有违规/非法信息


  • 最新

面向无人驾驶的感知通信一体化协同避障系统(二期)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Integration of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Obstacle Avoidance System for Driverless Vehicles II

人类自20世纪10年代起便开始了对无人驾驶技术的研究,直到百年后的今天,无人驾驶仍是一项尚在探索中的日渐成熟的技术。小到可自动送外卖的无人快递车,大到具有战略意义的军事无人机,无人驾驶的每一项应用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十足的市场活力。相较于人工控制的车辆而言,无人驾驶产品无疑有着更少的人力资源成本消耗以及更简单的自动驾驶操作。同时它还可提供更安全的出行保障以及对于长途出行来说更为舒适的驾驶体验。故而无论是从经济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有其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在我国,以无人驾驶汽车为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汽车制造商、互联网公司、科技创新公司等各类企业纷纷投入到无人驾驶行业的研发工作当中,2018年4月,国家出台了全国适用的自动驾驶路试新政,更是在政策上促进了国内无人驾驶产业的发展。2022年4月,北京发放无人化载人示范应用通知书,更是在部分测试路段开放了“驾驶位无人”的无人驾驶测试,首批许可了百度、小马智行两家公司在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向公众提供“主驾位无安全员,副驾位有安全员”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成为国内首个开启乘用车无人化运营试点的城市。同时,在校园内无论是菜鸟的快递车,亦或是“北邮一号”安防机器人,都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凸显了无人价值在如今具有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项目分数

项目信息

  • 项目动态
  • 项目相关人员
  • 项目荣誉
  • 留言

项目负责人

刘怿睿2019级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

项目成员

徐文妍2019级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大类招生,+人工智能)

单博骥2021级 人工智能学院 人工智能(大类招生)

闵越2021级 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计算机类

杜佳伟2020级 智能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机器人试验班)

指导老师

尉志青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副教授

评审老师

朱旭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讲师

许方敏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副教授

邓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副教授

邮箱:buptwin@bupt.edu.cn;传真:010-62285134;电话:010-62281946;地址:北京邮电大学教一楼323; 邮编:100876
北京邮电大学叶培大创新创业学院 © Copyright 201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