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举报
  • 首 页
  • 公告沙龙
    • 公告中心
    • 活动沙龙
  • 课程学习
  • 项目交流
    • 项目招募
    • 问答中心
  • 信息展示
    • 项目展示
    • 往年项目展示
    • 校内导师
    • 校外导师
  • 使用指南
    • 文件下载
    • 常见问题

举报该页有违规/非法信息


  • 最新

基于通用机器学习的智能背包与辅助系统

 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General Purpose Machine Learning based Smart Backpack and Assistance System

当今年轻人生活繁忙,事情多样,信息来源繁杂。很容易出现忘记携带所需要的物品或者无法正确的收纳物品或者忘记所应该干的事情。但是整理罗列待办事项并准确执行本身又是一件比较难以持续,且耗费精力的事情。介于我们的智能设备(iphone,ipad)和现实生活中缺少一个半智能设备,既能很方便的和现实世界交互,同时又可以很好的与数据世界结合。 技术而言:现在智能化设备越发多样,也在逐渐改善我们的生活。嵌入式开发和万物之链的手段正在帮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在背包这一方面已经有一些初步的智能化探索,诸如加入蓝牙连接的锁来实现防丢,加入充电宝模块实现携带物品的充电。但是这些实际上并没有很好地将智能融入背包之中,这也是我们的项目主要着力的方向。 在智能化穿戴设备这一方面,我们见到了智能手机,智能平板,智能手表手环,智能眼镜等等。智能设备总体呈现普及化和便携化趋势。但是,将信息处理和显示能力迁移到背包上却是一个空缺。 发展趋势而言:万物互联逐渐成为趋势和主流产品和设计理念的一个方向。 用户分析、需求分析、同类竞品分析: 用户:我们面向任务繁重,生活节奏快的用户,如职场人士与学生。这些用户的共同点在于面对收拾物品时,任务难度大,出错的代价高,且很大程度上消耗了他们的时间与精力,不仅增多了在外出时需要携带的物品种类,更让收拾整理,把需要带的物品全部收纳入背包变得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当今也有设置待办事项的方法,然而对于这些受众来说,在紧张繁忙的生活中挤出时间整理待办事项并使之完善是很困难的事情,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想到了新的解决方案。此外还有时常出差的人士,旅途繁忙舟车劳顿,容易出现在旅途中丢东西的情况。针对这种问题,我们的智能背包可以提醒用户把物品全部放入背包,以防遗忘。 如果能把收集和整理信息的任务交给智能算法,并将整理的结果用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极大地解决用户的负担,方便用户的工作与学习生活。减少用户在整理物品方面耗费的精力与时间,从而能够更好地投入工作与生活中。 同类竞品:我们竞争的主要是实现类似功能的智能设备。手机可以实现类似的提醒功能,比如ios的reminder,手环可以实现运动导航。但是受限于尺寸和交互方式,手机的提醒有时并不是很直接,在一些不方便查看手机的场合,比如在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上,在开会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人们需要注意到的信息,但又无法方便的获取。再观手环,虽然确实可以实现运动导航之类的功能,但是受限于尺寸,其设计注定续航不足,性能孱弱,信息输入方式单一。如果可以将智能化设备融入背包,可以用更加多元的方式获取 从创新性、可行性和实用性角度分析项目的目的和意义: 创新角度而言,可穿戴化智能设备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尚未有智能背包进入人们视野,整理信息进行时间安排的软件虽多,但是没有依靠能够很好的整合各种信息来源并进行自动归纳。可行性而言:背包给了可穿戴设备一个较大的重量与尺寸范围,不论是电源还是各种零部件均可很好的融入背包之中。 可行性:背包的重量对于人体的感知来说相对较为模糊,相比于手机,手表,眼镜的智能化设备动辄以克为单位来进行重量的衡量,笔记本平板等装入背包的智能设备倾向于使用磅或者千克来进行衡量。因此,在背包中加入智能原件以及相关设备的难度相对较低,给了设计以更大的空间。 实用性:有关是否这样一个将备忘和物品联动的功能,我向身边的同学进行了咨询调查,发现不少同学反馈平时确实有因为事情太多而导致的忘带东西的情况。 创新性:第一点创新性在于我们将每日的安排和背包的系统紧密的结合并直观地呈现给用户。不论是出远门旅游,去近郊踏青,还是日常通勤,带齐东西是十分重要有繁琐的一环。我们认为通过将嵌入式设备与机器学习算法融入背包可以简化这一过程,给用户带来方便。

项目分数

项目信息

  • 项目动态
  • 项目相关人员
  • 项目荣誉
  • 留言

项目负责人

周涵韬2019级 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计算机大类

项目成员

张乐天2019级 自动化类

徐心怡2020级 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计算机类

指导老师

靳秀国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高级工程师

评审老师

杨娟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副教授

邓芳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副教授

王国青搜狐 高级工程师

暂无留言
该项目暂无荣誉
邮箱:buptwin@bupt.edu.cn;传真:010-62285134;电话:010-62281946;地址:北京邮电大学教一楼323; 邮编:100876
北京邮电大学叶培大创新创业学院 © Copyright 201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