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举报
  • 首 页
  • 公告沙龙
    • 公告中心
    • 活动沙龙
  • 课程学习
  • 项目交流
    • 项目招募
    • 问答中心
  • 信息展示
    • 项目展示
    • 往年项目展示
    • 校内导师
    • 校外导师
  • 使用指南
    • 文件下载
    • 常见问题

举报该页有违规/非法信息


  • 最新

基于边缘计算的可穿戴感知辅助系统

 

Wearable Cognitive Assistance System based on Edge Computing

分别是设计AR眼镜的核心——基于边缘计算的智能感知系统;将图像识别、数据处理、信息传输、AR显示四个系统模块串联起来;将设计的AR眼镜同航空航天领域的生产实践活动相结合,使之成为能够投入应用,切实解决航空航天领域一些需求的产品。 1)边缘计算框架构建:本项目拟基于CMU大学Gabriel的边缘计算框架,将数据捕获端与能够进行数据运算与处理的微处理器封装在一起,在数据捕获段就能够实时地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将计算分析后所得的结论传输到云端即可。与传统的将原始数据发送到云端再处理的机制相比,边缘计算的机制大大减少了传输时延,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性能。而我们采取的Gabriel边缘计算平台能够确保网络传输低延迟,允许粗粒度并行,加快服务器计算速度,并提供简单的能源接口移动设备上的保护。 2)场景理解:对传入摄像头数据进行处理,利用构建好的识别模型对当前图像进行图像识别。图像识别的具体内容根据具体应用来决定,目前的想法是通过图像识别来辅助航空航天领域中,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的时候进行视觉辅助,主要就是识别目前操作对象是什么零件或者设备,对于零件或者设备进行定位,然后将生成的AR图像可以与这个零件进行接合。但一开始会从更加简单基础的图像识别开始做起,先从简单识别(比如人、狗、书等)和简单物体定位开始做起。 3)AR显示:在物体识别和定位的基础上,将PC或者手机生成的图像与现实相融合,在融合之后,从智能可穿戴设备用户的视角中,可以看到真实的世界围绕着AR物体图像。这里主要涉及到复杂的定位技术和AR建模技术,会先从简单的定位和简单的建模开始,比如给定一个矩型平台进行生成,生成一个相对简单的AR图像。 4)可穿戴设备协同交互:实现AR眼镜,手机多设备间的通讯交互,智能设备间采用相同的网络协议进行对接,使得智能可穿戴设备多设备间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协同服务。

项目分数

项目信息

  • 项目动态
  • 项目相关人员
  • 项目荣誉
  • 留言
  • 关联问答

项目负责人

高山2018级 自动化类(机器人与人工智能)

项目成员

洪建豪2018级 测控技术与仪器

付明彧2018级 测控技术与仪器

陈奕舟2018级 自动化

指导老师

方维 副教授

暂无留言

”中检失败“原因?

  • 2021/01/25 21:29

在查看大创项目的时候提示“中检失败”,但是却没有相关的评审记录,这是什么原因?


该项目暂无荣誉
邮箱:buptwin@bupt.edu.cn;传真:010-62285134;电话:010-62281946;地址:北京邮电大学教一楼323; 邮编:100876
北京邮电大学叶培大创新创业学院 © Copyright 201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