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举报
  • 首 页
  • 公告沙龙
    • 公告中心
    • 活动沙龙
  • 课程学习
  • 项目交流
    • 项目招募
    • 问答中心
  • 信息展示
    • 项目展示
    • 往年项目展示
    • 校内导师
    • 校外导师
  • 使用指南
    • 文件下载
    • 常见问题

举报该页有违规/非法信息


  • 最新

基于机器学习的动作识别舞蹈类软件开发

 

Development of Dance Software with Action Recognition Base on Machine Learning

当代的大众都有一个成为明星的梦想,但却没有一个平台能够展示他们的才能,从去年开始,一个叫抖音的APP上线。这个平台为每一个人完成了这个梦想,每个人都能够通过上传短视频的形式来向观众展示自己的才能,但视频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各大游戏主机厂商开发的舞蹈类游戏是通过佩戴传感器的方式来识别人体动作,这将降低了游戏的可玩性,交互性差,所以我们希望在传统PC和手机平台上开发一款交互式游戏来填补短视频APP与传统舞蹈类游戏之间的空白。 理由1. PC、手机平台仍为主流的软件平台,受众面广,应用范围大,Xbox 、PS4等游戏主机平台仍对当下传统平台冲击不大; 理由2:符合当今大众的主流的网络价值观,并且在PC平台上没有类似的软件; 基于上述原因,开发这样的软件则变得非常有价值,首先玩家用户需要创建游戏角色,搭建自己的角色模型,之后,用户带上VR头盔,在头盔内部系统创建一个虚拟舞台,在舞台正中央载入玩家数据、角色模型,摄像头开始进行动作识别,并在初始玩家朝向的方向创建许多的“虚拟观众”,并给“虚拟观众”随机设置进程,使之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动作,比如 挥舞荧光棒,呐喊等。 而玩家的初始位置的背后则创建一张“屏幕”;并将玩家此时的动作实时投影到“屏幕”上,可以增加玩家的代入感。 当有观众用户希望观看玩家用户的表演时,同样需要戴上VR头盔,系统则会为观众用户在“虚拟观众”里随机创建一个接口,同步玩家用户的动作,此时便可观看玩家用户的表演,当粉丝足够多的时候,虚拟观众则会被真正的观众用户所替代; 项目还存在一些缺点,例如目前3D体感摄像头成本较高、项目仍然以windows环境开发部署等。但是我们期望在实现了项目的基本功能后,再考虑降低成本、向其他移植等工作。

项目分数

项目信息

  • 项目动态
  • 项目相关人员
  • 项目荣誉
  • 留言

项目负责人

冯天佑2017级 软件工程

项目成员

闫保松2017级 软件工程

刘一凡2017级 软件工程

杨惠元2017级 软件工程

刘泽2017级 软件工程

指导老师

杨谈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副教授

评审老师

牛琨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教授

刘禾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工程师

吴国仕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教授

刁婷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工程师

李峥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助理工程师

卢本捷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讲师

暂无留言
该项目暂无荣誉
邮箱:buptwin@bupt.edu.cn;传真:010-62285134;电话:010-62281946;地址:北京邮电大学教一楼323; 邮编:100876
北京邮电大学叶培大创新创业学院 © Copyright 2017
Baidu
map